培養非認知能力,擁抱幸福未來
晚睡晚起,不吃早餐,排便不定時,缺乏運動……身為父母,難免會經歷孩子性格固執,難以溝通,不愛與人互動的時期。
隨著社會型態改變,雙薪家庭工作忙碌,育兒習慣常常得遷就現實狀況,例如:孩子因為大人晚下班而跟著晚回家,晚睡,或是生活中難以避免電視,電玩和智慧型手機當保母,擾亂生活作息。結果就是孩子早上起不來,來不及吃早餐,平時容易無精打采,活動力不佳,導致學習力下降,無形中也影響著人際關係。
動起來,提升專注與能力
時代一直在進步,孩子的生活空間與運動時間卻持續減少。有些家長認為,就算沒有天天運動,孩子的身體「看起來」好像還算健康,精神不錯。
其實,在幼兒成長階段,若是長期缺乏運動,有些孩子會動不動就發脾氣,專注力不足,甚至容易缺乏意志力和體力。
長期研究嬰幼兒發展的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前橋明發現,許多小孩早上就在喊累,一點也不想玩,平時不喜歡交朋友,還動不動就生氣。有些父母以為是孩子的個性較「固執,龜毛」,但其實如果放任此情形不管,會造成孩子自律神經功能低下,引起荷爾蒙分泌異常,未來將影響孩子的專注與活動能力。
因為當幼兒成長到6歲時,神經功能的發展大約已達到成人的90%。在神經系統急速成長的階段,孩子的身體運動和遊戲經驗,將深深影響他未來的運動機能。
綜觀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基礎,是建立在好好吃,好好睡,好好玩之上。
滿足這3項條件,父母所遭遇的各種育兒困難和擔憂都將一掃而空。因此,前橋明建議,透過充分的戶外活動與遊戲,鼓勵幼兒多走路,動起來,孩子在玩樂中自然感到疲累,早睡早起,能提升自律神經功能,更蓄積了好體力。
不只是孩子,連大人也是。
當身體動起來,血液循環變好,就能充分輸送養分和氧氣到大腦,精神的提振,有助於舒緩情緒與壓力,不再暴躁易怒。而幼兒階段的身體教育,是孕育未來的重要關鍵,也是父母和孩子共處的寶貴時光。
好好玩,不讓3C影響空間感與社交
數位浪潮來襲,影響孩子未來能力養成的關鍵之一,還有日益深入生活的3C。研究發現,當平面電視越做越大,孩子長時間盯著螢幕,久而久之可能無法培養距離感和空間感,所以當孩子在和朋友玩耍跑跳時,不會閃躲飛過來的球,或是因為反應不及,摔倒時無法即刻伸手撐住自己的身體。
伴隨行動載具普及,社交媒體的興起,對孩子身心的影響更鉅。因為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指出,使用社交媒體時,人們通常處於長時間一心多用的狀態,孩子一旦從小習慣此狀態,長期下來容易缺乏人際互動,除了使記憶力下滑,更會導致未來社交上的障礙。
動身體,不只幫助肢體發展,更有助於社會化的形成,包括人際互動,生活自理。
許多小遊戲,都會透過身體主動去探索與學習,像是「爬行前進」「鑽」「繞圈」等,讓身體各部位相互合作,發揮所長。在看起來像在玩的過程,建構大腦對空間的認知能力,以及面對阻礙時,該如何突破困境的解決能力。
和年齡相近的朋友一起玩「123木頭人」「魔鏡魔鏡我是誰?」透過遊戲啟動觀察力,讓孩子自然和玩伴互動交流,藉著角色扮演,體會帶領者與跟隨者的不同立場與心情,聆聽與尊重的人我關係概念,緩緩的在身體遊戲時,悄然建立。
非認知能力,無形卻影響深遠
越來越多父母明白,想幫助孩子擁抱幸福人生,學業成績並非成功的唯一指標。依相關研究指出,「非認知能力」反而能促使孩子超越自我,追求精彩未來。
什麼是非認知能力(non-cognitive skills)?根據布魯金斯學會(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)兒童家庭中心(the Center on Children and Families)的研究發現,非認知能力是指學科知識以外的能力,例如情緒,動機,自律,熱情,自信與性格特質,對於成功人生的影響程度,其實遠遠超過學業成績表現。
全球暢銷書作家保羅.塔夫(Paul Tough)在《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》一書中強調,非認知能力不是靠教出來,得依靠孩子的自發性,能力才會恆久長遠。因此為孩子建構培養非認知能力的環境,就顯得相當重要。
為人父母都能理解,學習這件事,如果能從生活經驗出發,孩子的感受力將被自然喚醒。因為成長階段的孩子,正在探索自己,認識自己「有沒有能力」,自己「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子,在這樣的過程中,點滴形塑對自己的想法。
在幼兒階段,打造具備安全感與歸屬感的環境,給孩子溫暖正向的陪伴,鼓勵孩子多與人互動分享。走入小學生活,幫助孩子融入團體學習,逐漸掌握「尊重他人」與「尊重環境」的分野與界線,培養出不同的非認知能力。
美學大師蔣勳曾說:「人生中,有時會遇到很難熬,瀕臨崩潰的時刻,每當在這種關鍵的時候,也許是一首詩,一段舞,美的記憶讓人有繼續向前走的勇氣。美不是一個目的,而是一種過程,只有在美的教育裡,會讓人有一種包容美,它是最寬容的教室,讓人發現自己存在的價值。」
透過動身體,陪伴孩子找到對身體感知與駕馭能力,讓身心在最自然愉悅的狀態下產生連結,輕鬆面對成長中的挑戰,擁抱幸福的未來。
#來源出處:雲門教室